以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主的閥門產業,基本占有了全球高端閥門領域,據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ISM)統計,全世界的閥門總使用量的年累計已經達到21000億美元以上,每年的閥門產品新老更換的市場需求總量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以上。
中國閥門產業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閥門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以民營企業為主、以江蘇、浙江、福建、天津、遼寧等地為核心的閥門產業基地,據中國通用機械聯合會閥門分會統計,中國閥門企業有5000多家,規模以上1700多家,從業人員90萬人,已成為世界第一閥門制造大國。
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的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生產閥門1031.9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77億元人民幣,完成出口交貨值371億元人民幣,獲得利潤總額183億元人民幣。
在2015年5月舉辦的中國石化國際裝備采購峰會上,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發布的我國閥門未來五年的趨勢的資料顯示,中國閥門生產水平已經較高,可以實現核電閥門、超(超)臨界火電閥門、石油化工閥門(含加氫裝置) 長輸管線閥門、煤化工閥門、水系統閥門等產品的世界領先水平。
其次,中國閥門企業數多、生產面積充裕、裝備先進、產業工人數量多并工資成本低、創新力強、新產品開發快、檢測手段齊全、閥門品種齊全、產業配套完善、交貨期短、維修及時、產品性價比高等優勢,中國閥門產業已經引起全世界閥門用戶的關注。
但是,在世界經濟不斷震蕩,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時期,中國閥門產業和其他傳統產業一樣受到了較為嚴重有的沖擊和影響,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全國閥門企業數千家,有數百家出現虧損,虧損企業數同比增長33 %;2014年和2013年閥門生產量基本持平,同比增長0.05 %;銷售收入年增長率15年來最低,同比增長5.66 %;出口受到影響,同比增長僅為5.40 %;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閥門產業從高速發展轉向了中高速發展,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增長到集約化增長,從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創新驅動成為發展新引擎。
因此,中國閥門產業依然擁有市場優勢,特別是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建設、水利水電建設、環境治理、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給閥門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傳統產業升級、煉油、核電、LNG項目、海洋工程和老裝置改造、更新維修,以及中國裝備走出去,將帶動閥門產業升級和發展的二次創業。
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產業不斷升級、品牌影響不斷增強,中國閥門產業勢必成為世界閥門的最大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