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超(超)臨界火電閥門執行機構國產化工作,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中國閥門協會于11月4日和11月20日在北京分別組織召開了電動執行機構和氣動執行機構國產化方案研討會。會議由中國閥門協會宋銀立秘書長主持,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黃鸝副司長、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隋永濱會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參加會議的企業有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常州電站輔機總廠有限公司、揚州恒春電子有限公司、特福隆集團有限公司、天津?绿販y控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方通用電器有限公司、大連大高閥門股份有限公司、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七廠和上海華爾德電站閥門有限公司。討論分析國內閥門執行機構配套能力和生產能力、國內外執行機構現狀及市場情況、國內外執行機構技術水平差距、火電站用執行機構國產化目標、國產化內容和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國產化需要的政策、措施和建議以及執行機構試驗內容和試驗大綱的討論。
目前單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需要配套電動執行機構600多臺、氣動執行機構200多臺、氣液聯動執行機構20多臺(隨著技術的發展,將來會有大量的氣液執行機構替代氣動執行機構),電液聯動執行機構視機組情況不同,僅在設計需要快速開啟的場合少量使用。其中進口執行機構價值量約占85%左右,尤其調節型執行機構的國產化率不足10%。其中鍋爐側(含脫硫脫硝)、風門等配套的電動執行機構多為進口產品;汽機側及化水部分的少量非關鍵閥門配用國產電動執行機構;氣動執行機構大部分采用進口產品;在壓力超過16MPa以上的關斷閥、溫度超過540℃的閥門、調節閥等現在采用進口產品較多。
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配套執行機構分開關型和調節型,部分已經有業績或技術成熟,部分產品需要攻關研制。擬分兩類:
第一類,已有應用業績或技術成熟的執行機構在依托工程直接推廣使用,在依托工程上使用的國產閥門全部配套采用國產執行機構,國產化率可達到60%;第二類,完成大扭矩、高轉速及大推力執行機構的研制并在依托工程上應用后,執行機構國產化率達到85%左右。
隨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閥門國產化工作的推進與實施,閥門國產化比例升高,加之氣動執行機構一般采用閥門廠自制直接配套的方式,執行機構采用國產的比例會日漸提升。近年來,國內執行機構制造業在技術研發、加工制造和試驗檢測等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質量管控水平明顯提高,骨干企業的產品已達到或接近國外先進水平,部分產品已逐步應用于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大型石化裝置。應用結果表明,國產閥門執行機構基本上可以滿足火電機組安全、可靠運行的工況要求,已具備國產化的條件和能力。同時,國產閥門執行機構也已在核電、冶金、水處理和石油石化等領域大量使用。(中國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