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求賢如渴”這個成語來形容對人才迫切需求,形象生動。如今,時代變遷,可對優秀人才的召喚及渴望依舊。一座城市,沒有人才的駐入就仿若沒有靈魂的空殼;一個行業,沒有人才的鼎力就猶如群龍無首;一所公司,沒有優秀人才引入就會停滯不前……近年來,溫州在人才引進上下苦工,政策吸引人又留人,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才相繼來溫。如今,這批優秀人才家落溫州后是怎么樣的生活呢?為此,本網推出來溫優秀人才的生活系列報道,看看這批新溫州人的故事匯。
鈴鈴鈴……“喂,您好!哦哦,我現正忙著論文答辯的事情,麻煩中午時間可以嗎?大概在12點至13點半左右吧!”電話那頭傳來邱曉來忙碌的聲音,言語中帶著一份歉意。邱曉來,現任浙江超達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1959年出生,1995年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舉家來到了溫州。從此,溫州就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作為當時最早一批進入溫州的高級人才,幾十年時間里,他成為了溫州本土培養的名副其實的高端人才。
回憶當初來溫州的決定,邱曉來覺得是機緣巧合卻也順理成章。
邱曉來是浙江省金華人,當時已經跟妻子在金華安了家,換工作就意味著要舉家遷到溫州生活。最初,他的心里有點擔心,但妻子很支持他的決定,還毅然跟他一起通過人才引進來溫州。
當時我在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工作,正好有個產品開發工作是跟現在的企業合作,一段時間合作下來,對這個企業有了一定了解,后來加上妻子也支持,就那么順理成章地來了溫州,到了現在的企業。”雖然已時隔20來年了,但那番決定仍停留在邱曉來的記憶里,仿若就在不久前。
邱曉來告訴記者,剛來溫州那會兒,看到的溫州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私營小企業居多,一個企業的員工總數也才幾十多個,非常迷你。但是企業都很重視人才,以后一年又一年,溫州企業的發展壯大更是迅速,這讓他覺得當初來溫的決定非常正確。”
這幾年,閥門行業的進步很大,我記得90年代初,溫州閥門的很多產品在國內的名聲比較差,假冒偽劣產品等,可回過頭再看現在,企業的規模變得很大,產品也越來越好,質量好了,名聲也好。”邱曉來說。
邱曉來介紹,目前在閥門行業中,一些優秀人才,大概50%的行業人才都聚集在溫州。“溫州的人才引進工作,人才待遇都蠻好的,像閥門行業,在大企業大集團的待遇是一點也不比國營企業差。”邱曉來說。
身為浙江超達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又身兼數職,邱曉來的工作忙碌而充實。查閱翻看他的簡歷,很難想象那么多不同的頭銜和榮譽都是屬于他的。全國管路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溫州市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永嘉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永嘉縣經濟技術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勞動模范……這里邊的頭銜,大多數都是他在溫州工作之后才有,所以說,邱曉來是名副其實的溫州本土培養的高端人才。
如今,邱曉來一家人早已經熟悉了溫州,妻子在溫州工作,孩子在溫州長大就學。邱曉來笑稱,早就把溫州當做自己的家鄉,自己就是溫州人。
人物簡介:
邱曉來,現任浙江超達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是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浙江省151人才,溫州市突出貢獻科技人才,溫州市名師名家,曾先后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全國勞動模范,200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浙江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呼,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閥門行業是溫州一個有特色的行業,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邱曉來曾先后負責或參與制訂了64項閥門國家標準和國家行業標準,其中的54項標準是作為溫州的技術人員和代表溫州的企業來制訂的,而且有20項標準是作為第一起草人,為溫州企業在全國閥門行業的技術領域爭得了話語權,提高了溫州企業在全國同行業的技術地位。另外,他獲得的40項授權專利均在生產中得到了應用,并且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所在的超達閥門公司2013年產值達到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