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專訪中通協名譽會長隋永濱
從國之重器到國計民生,通用機械行業為國民經濟關鍵領域提供了大量的成套設備和關鍵產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這一年里通用機械行業的運行情況如何?2022年行業面臨哪些困難?又會有哪些新增長點?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工業報近日專訪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隋永濱。
CGMA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
名譽會長隋永濱
穩步發展 裝備國產化提速
l 中國工業報:2021年通用機械行業的整體運行情況如何?
隋永濱:通用機械行業是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既為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礦山等國民經濟主要部門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大技術裝備,也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提供量大面廣的節能產品。2021年,通用機械行業穩步發展。從行業的總體運行態勢來看,通用機械行業上半年增速較高,下半年增速放緩,呈現前高后低的狀況,但總體保持了穩定的態勢和較高的增長速度。2021年1~11月,通用機械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8716億元、同比增長16.93%,實現利潤620億元、同比增長13.67%,出口交貨值完成1206億元、同比增長19.77%。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業績,不僅高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也高于整個機械工業增長速度。
中國工業報:2021年,通用機械行業呈現出哪些亮點?
隋永濱:從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重大裝備和重大裝備國產化方面來講,通用機械行業2021年有很多亮點。
一是為石油化工行業國家重點工程服務。繼我國首臺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三機”成功實現國產化之后,隨著國家煉化一體化裝置不斷大型化,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又陸續承接了140萬噸/年、150萬噸/年“裂解三機”任務,該產品標志著石油化工透平壓縮機的最高水平,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二是天然氣長輸管線建設所需要的大型管線壓縮機、大型全焊接管線球閥全部實現國產化。去年年初,中俄管線正式送氣,其所需管線壓縮機和56吋全焊接球閥全部由國內提供。
三是由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制的首臺CAP1400屏蔽電機主泵經過4年多的技術攻關,完成了20多項嚴苛的試驗考驗,通過了產品樣機鑒定。2021年12月為示范電站提供的首臺產品完成了出廠試驗和拆解驗收。該泵是國際同類最大規格的屏蔽電機主泵,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四是在國防建設方面,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我國首個2.4米風洞裝置用主壓縮機投入運行。
預期轉弱 行業仍面臨挑戰
l 中國工業報:受到原材料漲價、動力漲價等因素影響,2021年企業面臨哪些困難?企業是如何應對的?
隋永濱:從對于通用機械行業來講,原材料漲價和動力煤及電力漲價高峰期在2021年6月左右。企業產品不同,技術附加值不一樣,對企業成本和效益影響也不盡相同,大體在10%~15%左右。企業采取了不同的辦法應對困難。例如,有些企業通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藝水平和效率、減少加工工時等措施降低成本,消化了一部分漲價因素,但對多數企業消化漲價因素空間有限;也有一些企業通過調整產品價格來應對,但也受到市場激烈競爭的限制。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到位,原材料漲價、動力漲價等情況將會改變,不會成為長期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
中國工業報:您認為2022年行業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隋永濱:一是市場需求不足。目前來看,雖然一大批煉化一體化項目集中開工建設,但我國煉油能力總體處于過剩狀態,旺盛市場也只能維持2~3年,今后發展潛力應在精細化工。受供給側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影響,行業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二是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煤化工、建材等一些高能耗產業的發展受制約,煤電的發展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新建項目將會減少,應重點放在節能減排改造上。三是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對中國經濟發展遏制和制約,以及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反復,通用機械行業產品的出口將會繼續會受到影響。四是產能過剩帶來的無序競爭,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行業發展也造成極大影響。行業協會將探索在遵守市場經濟規律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加強行業自律,制止無序競爭的辦法和措施。
政策利好 “雙碳”催生新機遇
l 中國工業報:您對2022年通用機械行業的預期有哪些?
隋永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擴大消費升級的同時,將基建投資作為擴內需的重要抓手。通用機械制造業既要繼續滿足傳統產業發展需要,又要積極開拓新的市場。
我認為行業的增長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集中建設的一大批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2022年仍將有一定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后續發展潛力更大的精細化工所需裝備的研發和供貨應給予更大的關注。
二是“雙碳”目標帶來的新機遇。氫能的開發利用受到全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高度重視,但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在綠氫的制取、氫能產品的儲運和應用全產業鏈,還包括液氫的制取等,機、泵、閥及氣體分離等通用機械是其最主要的關鍵設備,有序并高質量發展氫能設備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三是核電作為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利用的非化石能源,結合我國能源結構特點,在雙碳目標條件下,我認為安全、高效、有序發展核電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據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迫于雙碳目標壓力,也將核能列入可持續綠色能源清單。目前我國“華龍一號”、“國和一號”三代核電機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以核電泵閥為代表的通用機械制造業,除保質保量供應已經國產化的設備,還要抓緊一些卡脖子產品的開發。
四是要抓住發展節能技術和產品老話題。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達103億噸,如果我國單位GDP能耗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30億噸。全國在役的風機、泵、壓縮機等通用機械年耗電占全國發電量的40%,所以大力開發高效節能風機、泵、壓縮機等通用機械,特別是與設計院和用戶部門相結合,提高在役設備的運行效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穩步推進 科學理解智能制造
l 中國工業報: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對于通用機械行業有哪些影響?
隋永濱:我國是裝備制造大國,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是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手段。通用機械制造業許多企業正在積極開展智能制造,有的企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發展智能制造也不能形式化,要正確、全面、科學理解,要結合行業特點、產品特點和企業承受能力有序推進。推廣智能制造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發展,企業要始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究開發新產品放在首要位置,否則就成為無水之源。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為了在行業內更好地開展和推進智能制造,聯合科研設計單位、高等院校成立了中國通用機械行業智能制造企業聯盟,認真分析通用機械十二個分行業特點,總結智能制造開展較好的企業經驗,通過現場經驗交流、開展咨詢服務和培訓等多種形式積極有序推動通用機械制造業智能制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