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高頻球閥是川儀調節閥公司“球閥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設計師們經過多年研究攻關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產品具有優良的耐磨性、抗粘結、抗氧化性,具有防火、防靜電、防塵、低逸散等功能。產品動作壽命已成功突破300萬次。
PDS高頻球閥研發過程中,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榮獲“2020年第十屆國際流體機械展覽會暨閥門博覽會”金獎、2020邀博杯首屆全國機械工業設計創新大賽優秀獎、2021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21年度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21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專利獎三等獎。
PDS高頻球閥作為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于2021年1月通過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鑒定;同時川儀調節閥公司同中國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發,共同推進儀表國產化替代重點項目,其中首批PDS高頻球閥已經成功運行兩年以上,使用效果達到進口閥門水平,并計劃于2022年由中通協聯合組織行業內專家現場見證川儀調節閥公司研發的PDS高頻球閥運行情況,并進行現場鑒定。
川儀調節閥公司在國產化替代進口的道路上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特別針對聚丙烯和聚乙烯PDS裝置中特殊工況使用閥門易出現的技術難點,如超細自聚粉料工況下閥門易卡頓、高頻開關使用壽命、高頻動作下閥門填料易外漏等問題展開工藝攻關,結合高頻工況球閥總體結構設計思路,基于CAE平臺的有限元仿真模擬分析,對閥門結構進行特殊設計解決閥門卡頓問題;深入密封副材料耐磨、抗粘結、抗氧化合金工藝技術研究,對球芯閥座表面采用特殊的處理工藝增加其耐磨性,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采用低逸散填料+碟簧動載補償設計,避免閥門填料外漏問題,最終成功研發出適應PDS裝置工藝特點的高頻球閥,使國內該領域裝備制造工藝水平得到提升,打破國外公司對高頻球閥的技術壟斷,更好的保障國家安全,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能源供應的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川儀調節閥公司研發的PDS高頻球閥現已經成功替代中國石油四川石化、獨山子石化、大慶石化等多個聚丙烯和聚乙烯PDS裝置上關鍵位置(A閥、D閥、E閥、H閥、M閥等大口徑關鍵閥門)的進口高頻球閥,以及在Unipol、Innovene等不同工藝技術得以成功應用,產品性能良好穩定,深得用戶好評。
五十年光陰荏苒,中國建黨百年之際,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川儀調節閥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生產經營、項目管理等各領域方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國產化任務迫在眉睫,面對技術革命的挑戰,公司奮楫前行,迎難而上,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協同創新,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大力推進多層次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升高端裝備水平和智能制造能力,為國產化替代進口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機遇和競爭并存的經濟形勢下,隨著川儀調節閥公司PDS高頻球閥成功研發并投入市場,代表著川儀調節閥在國產化替代進口的道路上邁出可喜的一步。
百年征程,重慶川儀閥門定位器的國產化之路
1978年,改革開放一聲驚雷,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這一深刻影響當代中國歷史進程的大變革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并盡可能實現國產化,已成為加快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引進、消化、跟蹤、創新”八字方針,始終把推進引進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當成企業重要戰略。
我國對過程控制智能化的研究是從九十年代才剛剛起步開始。那時期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和資金投入的匱乏,使得整個研究過程進度十分緩慢,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主動承擔起這一艱巨任務,在國家“九五”期間就接受國家項目開始了國產智能閥門定位器的研發。
前期以技術引進消化為主,1999年與中國四聯技術中心、重慶大學、電子26所等單位合作開發智能型閥門定位器,于2002年成功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HVP11系列智能閥門定位器”,填補了國內智能閥門定位器的空白。此后又陸續研發了HVP12(隔爆型)、HVP08/09、以及増加HART通信和Profibus-PA和FF現場總線通信的功能。先后完成了HVP系列智能閥門定位器的基型研發和產業化,企業配有完整的閥門定位器生產線,具備5萬臺/年規模生產能力。
重慶川儀緊隨國家步伐,進行產業升級,將閥門定位器產業線向自主化邁進,由公司自主研制開發的HVP20在線診斷功能的高端智能閥門定位器和HVP3系列高可靠性、高防護性能智能閥門定位器得以面世。
在此之前高端智能閥門定位器一直被國外品牌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內亟需開發一款可以替代進口的高端產品來扭轉格局,同時,由于閥門定位器應用領域的拓展,在海洋平臺、煉油等領域,對產品的防護能力、維護方便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HVP20和HVP3系列智能閥門定位器,除了滿足石油、化工等要求防護、防爆等級高的細分市場外,打破國外產品在高端應用領域的壟斷,給國內企業的信息安全和控制閥運行數據收集保駕護航也是該系列產品開發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同時HVP3系列智能閥門定位器也榮獲2020年全國機械工業設計創新大賽銅獎和2021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自2002年開始面向客戶供貨和現場應用智能型閥門定位器,并漸進發展,累計銷量已達15萬臺以上。主要應用已經拓展至化工、冶金、天然氣、石油、多晶硅、電力、污水處理、核電等領域。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面向未來公司將時刻與祖國同行,繼續引領過程控制智能化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爭做把中國加快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主力軍。
征服熔鹽,助推能源轉型
在一望無際的戈壁之中,有一座定日鏡整齊排列、吸熱塔璀璨奪目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如同“沙漠之花,光芒綻放”。這是中國首個百兆瓦級光熱示范項目—敦煌10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該電站儲能效率高、調峰能力強、每年能產生綠色電能3.9億度,實現如此清潔高效的發電技術,馴服儲熱換熱系統中的3萬噸520℃高溫、高腐蝕性熔鹽是一大關鍵技術。而高溫熔鹽閥正是對儲熱熔鹽介質進行控制的關鍵設備,在熱供應集成系統閥門中工況最嚴酷、性能要求最高。幾年前,此類閥門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交付周期長,且售后無法保證,系統中單個高溫熔鹽閥出現質量問題即有可能影響整個電站的正常運行。
為響應國家“能源供給低碳化”的產業加速轉型戰略號召,作為國內早最一批控制閥國有企業,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積極投身光熱核心技術研發,決心不能讓國家清潔能源關鍵技術壟斷與他人之手。早在2016年,國內熔鹽閥市場還未興起之時,公司便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結合幾十年的控制閥研制經驗,開始與溫度儀表、控制系統團隊一同攻關克難。在兩年多的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們解決了光熱電站中所使用的熔鹽閥普遍存在凍堵、腐蝕、高溫卡澀、汽蝕等方面的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引入閥門溫控伴熱系統,國內首創的將傳感器、溫控系統與DCS 系統連接,實現現場儀表遠程數字化控制功能,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截止2020年10月,公司研發的高溫熔鹽閥在敦煌100MW光熱電站示范工程之中替代進口閥門穩定運行18個月,獲得用戶好評。這一突破證明國產高溫熔鹽閥產品具備了在惡劣工況替代國外產品的能力,現已批量應用于熔鹽儲熱類新型能源領域。
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不懼熔鹽“、勇于擔當,在高溫熔鹽閥門國產化方面的的研究工作助力熔鹽儲熱領域的發展,解決了關鍵設備長期被國外壟斷的不利因素,產品先后榮獲2020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21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三等獎。公司通過實打實干、產業報國,加快我國能源轉型,為國家能源供應的安全打下基礎,為建設“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美麗中國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