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一路走來,與共和國一同成長。其間既飽含創業艱難百戰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蕩氣回腸的激情時刻,既洋溢著自強奮發的主旋律,又體現著海納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欄目每日對核工業史上的1件大事進行回放和述說。盡管遠不足以反映全貌,卻可管窺中國核工業的成長歷程。
從“中核蘇閥”到“中核科技”
1997年7月10日上午9時25分,隨著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廳里的一聲鐘響,“中核蘇閥”作為中國核工業第一股和中國閥門行業第一股,在深交所正式上市。
中核蘇閥是由有中國閥門之王之稱的蘇州閥門廠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中核蘇閥的成功上市,標志著企業駛入了深化改革和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通過良好的資本運作,公司資金流轉更具有活力,公司治理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經營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品牌形象和國內外閥門市場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為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外商投資提供了基礎,為核電閥門國產化提供了保障。由此,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然而,這個原本有著一定知名度的名號如今已在股市上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中核科技”。這一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2000年,中核蘇閥收購了深圳海德威公司,作為民用產業引入核技術,積極往科技上發展、創新,同時也更貼近中核集團公司的主業,故更名為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核科技”) 。
中核科技根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抓住大力發展核工業產業與核電建設的大好機遇,努力調整產品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技術研發水平,使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高,企業國內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發揮。同時,由于上市公司的管理比較嚴格、規范、透明,增強了客戶的信任感,公司業務進一步得到拓展。至2014年三季度,公司凈資產達到11億元,銷售收入超10億元。與此同時,身為中核集團公司旗下企業,中核科技作為上市企業為提升中核集團在國內外核工業領域的知名度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對中國核工業集團未來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作為中核科技股東之一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本平臺不斷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給予投資者好的回報,為全體股東帶來更為豐厚的收益,做到了股東價值最大化。(來源:中國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