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江蘇閥協會員企業家、蘇州宇力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岳等本色出演的創業勵志劇情電影《顛覆》在各大院線上映。
5月27日下午,電影《顛覆》劇組人員在蘇州宇力管業有限公司舉行了與觀眾見面交流會,聊聊有關拍攝電影《顛覆》一些故事和創作過程,劇中主要演員全部到場做了交流,交流會后來自蘇州博商會全體同學與會人員到影劇院觀看了電影《顛覆》,至此電影《顛覆》正式上映。江蘇閥協和上海鋼管協會以及有關企業家和朋友們,一起參加了此次活動。
這是一部根據張新岳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很多劇情都是他創業過程中的真實事例。這也是一部由蘇州30多位企業家本色出演,宇力公司全體員工參演的大片,從策劃、創作、拍攝到上映歷時兩年多。
《顛覆》“男一號”張新岳和編劇關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使我們得以了解很多電影背后的故事。
劇情:80%以上是真實經歷
《顛覆》講述的是吳江企業家雪松從制造業起家,在涉足房地產行業時遭遇資金鏈斷裂,又被下屬背叛,歷經磨難,最終攜手“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憑借“中國智造”走出低谷再創輝煌的故事。
張新岳告訴記者,電影中80%以上的劇情都是真實的,他在創業之路上也曾多次面臨低谷,在“成功—失敗”中反復多次。他18歲開始創業,曾到廣州火車站擺地攤,賣打火機、襪子、女鞋;1993年,帶著多年打拼積累下的30多萬元,張新岳回到家鄉溫州開了一家小廠,沒想到被一個客戶騙掉37萬元。那一年的除夕,銀行、供應商、員工都圍在他的小辦公室里討債,一直到深夜12點。他當時說了一句話:“我確實沒有錢還給你們,坐到大年初一也沒有用,給我一年時間,如果我明年今天還沒有還錢,我就終身替你們打工還債,時間你們來確定。”
創業30多年,張新岳經歷了太多酸甜苦辣,很多劇情都是他的真實經歷。張新岳說,在演出過程中,好多次自己的眼淚都掉下來了,“電影演員也沒有我這樣真切的感受。”
電影中的愛情故事也是真實的,影片主人公雪松的愛人叫梅子,現實中張新岳的愛人就叫梅子。梅子16歲就和張新岳在一起,起初家人都不同意他們的婚事,后來碰到重大變故時,梅子也是不離不棄,拿出所有私房錢,賣了所有首飾,湊錢幫助他渡過難關。
花絮:30多位企業家傾情參演
“《顛覆》的演員中,有27位董事長、6位企業高管。影片的‘男一號’‘女一號’都是企業家,沒有一名專業演員。”張新岳說,這部電影雖然拍攝時間較長,但花費并不大,沒有請明星,也沒有專業演員,影片的導演原來是專業演員,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
據張新岳介紹,參加拍攝的企業家包括同里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中、吳江和記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劍影等,影片里的很多場景是在吳江拍攝的,包括蘇州灣、閱湖臺等,影片中公司的生產場景,宇力管業的127名員工全部參加了演出。
張新岳說,拍完這部電影,感覺自己也得到一次鍛煉,現在自己開始注意肢體語言,站在舞臺上腿也不發抖了,面對鏡頭也更自然了。
愿望: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我是宇力管道專家,電影只是業余。”張新岳的微信簽名這樣說。而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最新一條動態是:“就像廣告里說的,我不生產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我不是演員,只是企業家精神的搬運工。”
“我們都不是專業演員,《顛覆》的票房肯定不會高,只要能給觀眾帶來一點感悟,目的就達到了,得到這么多朋友的關注和支持,我已經很滿足了。”張新岳說,希望企業家朋友看了這部電影,能更珍惜自己的事業,更珍惜自己的家庭。
張新岳告訴記者,他2005年來到吳江創業,當時就覺得這里是太湖邊最好的城市,是投資創業的熱土。“時代給了我們機遇,當然創業過程中也會有很多困難,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爬坡過坎,我們更要堅強、堅持,碰到困難時一定要挺住。”張新岳說,企業家要有自信,自己有信心,身邊的朋友才會覺得你有希望,才會伸出手來幫助你。“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企業家精神,也希望借此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影評人黃雯靖認為,《顛覆》是一個大膽的顛覆者,是一個鮮活的時代標本,這部電影完全由企業家本色出演,故事也取材于企業家的真實經歷,使得整個電影血肉豐滿。而企業家本色演出,一線員工充當群演,這些人質樸篤實的表演或許有失雕琢,卻展現了不同于其他電影的獨特魅力,因而也獨具震撼力。
《顛覆》宣傳海報
由蘇州雷朗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制作,歷時近2年拍攝的電 影《顛覆》,以首吃螃蟹的勇氣,新銳的拍攝視角,大膽的表現手法,將為大家帶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和運作樣本。該片創造了“匯聚最多企業家參加演出一部電影”的新紀錄。另外,本片的編劇、導演、攝像等團隊成員均為首次觸電,群眾演員也來自各個企業的員工和一線工人,大家第一次拍、第一次演、第一次觸電,無處不《顛覆》!
取材真實創業故事,企業家本色出演
雪松是一個制造業老板,以機械加工起家,事業紅火,聲名在外,員工愛戴,親友歡喜,社會加冕,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人生大贏家。然而,商場如戰場,不僅有變幻莫測的行業風云,更有明槍暗箭的世道人心。就在他瞅準一個機會,主導企業全面轉型時,卻發現從一開始就陷入到了一個陰謀之中,一時間,資金斷裂,員工離心,親友背叛……是進是退,是戰是逃?經歷過風風雨雨的雪松,這一次,能扼住命運的咽喉,坐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嗎?
一部好電影,當然離不開一個好故事。據了解,這部電影的取材完全來自于一位蘇州民營企業家的真實經歷,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電影《顛覆》的男一號。翻開主創名單,沒有一位人們耳熟的演員、眼熟的明星,因為這是一部主演全部由企業家本色出演的電影。
正 因 為 如 此,也 可 以 說 電 影《顛 覆》是 全 明 星 陣 容 參 演,十 幾 位 主 演, 他們 每 個 人 都 是 制 造 型 企 業 界 的 明 星、都 是 在 各 自 領 域 內 首 屈 一 指 的人 物。比 如雪 松的扮 演者 張 新 岳,是 蘇 州 宇 力 管 業 有 限 公 司 的 董 事 長,創業已29年,是管 件 制 造 行 業 相 關 國 家 標 準 的 制 訂 者;公 爵 的 扮 演 者 李 建 龍 是 蘇 州 工 業 園 區 驛 力 機 車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技 術 總 監,是 汽 車 智 能 冷 卻系 統 技 術 的 引 領 者;汗 馬 的 扮 演 者劉 振 明 是 江 蘇 科 耐 德 機 電設 備 有 限 公司 董 事 長,在 機 電 設備 領 域 已 深 耕 細作 多 年。
該片創造了電影史上“匯聚最多企業家參加演出”的電影之最。據來自出品方的數據:30余位蘇州實業家傾力主演,127位企業員工和一線工人傾情參與,近兩年的緊張拍攝和制作,1 0 0 0 0 0平方米廠區、車間的現場取景……他們都是第一次觸“電”,此前沒有任何的表演經驗。
電影處女秀,第一次表演,可以說,這是蘇州本土企業家的一次集體亮相,一場原生態的影視實驗。
展現民企真實圖景,凸顯企業家精神
說到這部電影,不能不回顧一下這幾年中國制造業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受惠于制度、人口、土地、資源等紅利,中國制造業經歷了一輪長達30年的高歌猛進,一舉贏得“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美名。但2008年全 球 金 融 風 波 后,貿易壁壘提高,成本居高不下,互聯網等新商業模式強勢來襲,粗放型增長風光不再,仿佛一列疾速前進的高鐵突然急剎,中國制造業全面迎來轉型升級的時代課題。實業受阻,許多傳統制造業經營者開始心思浮動,棄實蹈虛,迷戀于房地產的暴利和資本市場的浮華,實業的空心化現象愈演愈烈。
《顛覆》用93分鐘的鏡頭,對這一制造業圖景進行了真實的再現。影片中,男主人公“雪松”主動介入房地產,固然有暴利誘惑的因素,更為根本的原因是傳統制造業面臨的生死窘境。而他后來的東山再起,也是得益于“互聯網+實體”的跨界融合思路,從而插翅起飛,涅槃重生。與其說,這是一個實業再造案例的再現,不如說,這是對傳統制造業轉型課題的一個嘗試性回答,寄托了主創團隊對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美好期望。
“雪松”的故事,是中國大轉型、大變革時代的一個縮影。不過,在成千上萬的傳統制造業主還在轉型泥潭中苦苦掙扎之時,“雪松”的二次逆襲,只能是一個特例,因為現實中的企 業轉型更為復雜。
難能可貴的是,在中國實業重整再造之時,《顛覆》通過對“雪松”式的蘇州本土企業家的群像掃瞄,深入挖掘中國特色的企業家精神,提煉了根植于傳統文化中的經營哲學:義利兼濟的儒商本色,誠信圓融的行事風骨,堅守不渝的匠心情懷。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家群體有實力、有底氣登上時代舞臺,對世界新商業文明做一次響亮的回答。
蓄勢進擊市場,直指電影運作之弊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因資本的涌入而異常火熱,制作成本水漲船高,電影題材空乏喧囂,導致電影市場門檻高企、演技浮夸、精品稀缺。
電影創作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需要弘揚大時代背景下的正能量,給觀眾乃至全社會帶來啟發。習近平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如何把握好一個真實新鮮生動的題材,如何以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呈現“中國故事”當仁不讓的主角——企業家群體的生存狀態?這是擺在《顛覆》創作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據了解,本片的拍攝地點多選取了蘇 州 灣、蘇 州 高 鐵 新 城 等充滿地域特色的場地,對蘇州這座長三角的活力之城做了最生動的藝術再現。而企業家本色出演,未經雕琢的表演雖然青澀,卻有一種感動絲絲入扣;初出茅廬的編劇和導演,從場記到燈光的初次演繹,運用最樸實的表達和青澀的拍攝手法,共同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張力,這就是創作的初心、真實的力量。可以說,《顛覆》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填補了原創真人創業電影的空白。
出品、制作方蘇州雷朗影 視 傳 媒,此前在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片及微電影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試水大電影,經歷了幾十次的頭腦風暴,上百次的NG,歷時近兩年攝制。無論是創作手法,還是團隊協作,雷 朗 影 視 作 為 一個新生的電影力量,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洪流中的一股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