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配套大型發電機組的高端智能型電動執行機構長期依賴進口。不過,這一狀況已被打破。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研發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電動執行機構項目,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填補國內空白,2014年獲揚州市科技獎特等獎。
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簡稱:揚修廠)在我國電站和閥門行業領域頗有聲譽,它走過了45年光輝歷程,已發展成為我國閥門電裝行業的佼佼者,是國家中型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創新型企業、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這家企業如何走創新之路?
多措保障
加大投入,創造科研條件
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銷售收入3%的比例進行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承擔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科研攻關計劃、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研制項目、江蘇省重點新產品、能源裝備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
為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公司建有獨立的技術中心。通過添置關鍵加工設備,對現有生產車間進行改造以適應產品加工和裝配要求。
企業始終堅持“人才第一”的企業戰略,建設一流團隊。企業現有職工400多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職工255人,占職工總數的57%。企業技術中心80人,其中研發人員58人,占職工總數的13%。
企業主導產品有三大類:用于過程控制領域的閥門驅動裝置、用于火電廠的電站輔機和耐磨備品及用于電網建設的各類高中低壓電氣控制設備。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和檢測水平國內領先。
借智登高
廣開渠道,產學研合作
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發,大大縮短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提高了新產品的科技含量。與清華大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等進行核電技術合作;與解放軍理工大學、武漢719所、上海704所進行軍工方面技術合作;與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在超超臨界等尖端領域技術合作。
與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合作的1e級hq系列閥門氣動執行機構工程樣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核電廠1e級(k1、k2、k3類)閥門電動執行機構”獲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三等獎和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三等獎。
創新產品
600℃高溫發電機不受影響
“我們花了5年時間,研發出了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電動執行機構項目。”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設備就如同“水龍頭”的控制裝置。“火力發電廠發電,需要通過管道運輸水,把水燒成蒸汽。只要是有管道的地方,基本都會用到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電動執行機構。工作人員只需要通過現場總線控制,就可以智能化調節管道內閥門的開閉、調節流量大小。”
據悉,即使管道內的溫度達到600℃以上,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電動執行機構也不會受影響,仍然能夠定位準確。
項目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我國高端智能型電動執行機構長期由國外壟斷的局面。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等領域。近年來,該產品已為企業新增銷售近5億元。
成果累累
技術創新成企業發展強動力
多年的實踐積累,企業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目前,企業獲得6項發明專利授權、3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1項外觀專利授權以及6項軟件著作權授權。公司先后有13個產品獲得“高新技術產品”稱號,獲得27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企業主持起草了國家標準1個、行業標準5個;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參與起草了國家標準3個、行業標準1個。
企業憑借科學的發展觀念、雄厚的技術實力、健全的管理流程,實現了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